Keystone 科石公司官方博客

携手并进,共创价值

中国的劳动力通涨还能持续多久?

我在中国的20多年间,从未见过中国的CEO们像现在这样关注劳动生产率。为什么?

首先,海外成熟国家经济增长的放缓正在对对中国企业形成新的赢利压力。对于许多企业来说, “跑马圈地”式粗放扩展已经成为历史,不惜一切代价求发展不再受到股东的青睐。中国CEO们承认,他们的企业与劳动力/资本生产率的潜在最佳做法之间的差距变得非常明显。

其次,过去几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一直维持着两位数的增长 —— 某些城市和行业甚至每年上涨了20%。尽管每年在多达几百万的大学毕业新生努力寻找符合其预期的工作(我将在另一篇文章中详细阐述这一话题)。虽然廉价劳动力不再是中国的优势,但许多企业的经营仍旧停留在原来的模式。这一问题不可能立竿见影地自行消失。根据麦肯锡最近的研究,随着中国向服务型经济转型,到2020年, 高技能人才的供应缺口将高达2400万。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竞争力将与日俱减? 果真如此的话,是否真的会产生那么严重的影响?

制造企业发现提高蓝领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是可以做到的。随着更高效的管理、机器人和自动化质检设备的日益普及,劳动生产率调整后的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在过去几年一直维持稳定。诚然,纺织和鞋类企业不宜引入更多资本。事实上,利华、鳄鱼和阿迪达斯等部分企业的生产线已经转移到亚洲其他国家。但中国不会出现制造企业的大量撤资,由于这是一个十万亿美元规模的庞大市场,在中国为中国市场制造产品,毫无疑问需要在当地设立重要基地。或许全球制造业将转向墨西哥、波兰和土耳其,甚至是印度。即便如此,中国出色的物流条件和基础设施仍将吸引大量制造类企业。

然而,提高在华白领的劳动生产率要难得多,这将可能大大拖累中国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型。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资本和技术投资尚未形成规模化。中国的物流业效率依然极其低下。风生水起的网络零售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需要多年才能充分显现。国有巨头主导的银行和电信业的劳动生产率依然十分落后。在世界许多国家,制造业的白领员工都令管理层头痛不已。话说回来,企业要想保持竞争力,许多现有的白领职业都可能需要消失。

 

关于本文作者

欧高敦围绕亚洲商界领袖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其所在企业既有追求全球化的区域性领先者,也包括将亚洲视作“第二本土市场”的跨国公司。

Comments are currently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