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石动态

“2025人效突围”专题沙龙在上海成功举行



6月18日下午,由Keystone科石与MeetHR联合主办的“2025人效突围”专题沙龙成功举行。在活动现场,科石创始合伙人、组织与人才效能分析领衔专家杨冰老师为在场HR带来最新的人效提升专题分享。


人效管理的典型误区
 
人效管理不是搞收缩、防守。提人效不等于减员、缩编、控成本、降预算。提人效,提的是组织和人才效能,提人效就是提升组织战斗力。提人效更要强调以奋斗者、贡献者、人效高者为本。
 
人效管理不是一刀切、大干快上搞运动。而是结合不同业务的特点、发展阶段,差异化地制定人效管理的攻守策略,差异化地建立提升人效的角度、方法、具体任务和行动计划,不是所有的公司、部门都一定要关注和提升人效,也不是说提升人效都用同样的方法。
 
人效管理的重点不是事后计算、评估、监测。好的人效管理更加重视前置动作,即预测、预判、预案和预算管理,创造价值比评估价值更重要。
 
人效管理的角色分工
 
高层要倡导、引导、关注和总控。
 
想让高层彻底了解人效管理的全部是很难的,也不需要,也不要妄想。高层重视并支持,这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各部门管理者有责任、有义务定义本部门效能与人效,并持续开展人效指标的监测、回顾和改善管理。
 
如果部门长意识不到或有意意识不到(假装睡着,这是极有可能的)他们这样的责任和义务,那就想办法提醒他们、影响他们或“倒逼”他们。
 
引导部门管理者关注、了解、学习、共创。
 
人力资源职能应将人效作为核心交付标准,价值创造的核心,并以此重新定位人力资源管理职能。
 
人力资源职能强烈关注人效,才能更加真切的关注到人工成本和人力配置的有效性、合理性,同时也会关注组织管理、用工形态、人才管理和组织氛围。
 
关注人效,人力资源职能的输出和产出才能实现可衡量。
 
过去的若干人力资源专业职能已成基础,应该、必须以人效为抓手和监测点,才能倒逼组织管理的健康度、组织运行的高效率、人力规划的正确性、人才质量的高密度和自身人力资源职能的影响力。
 
杨老师指出,提升人效就是提升组织力,也伴随着领导力的提升。提人效是一个切入口,表面上,提的是人效指标和数据,实际上,改的则是组织能力,实现的是企业竞争力。提人效的的策略要下沉到部门,差异化建立符合本部门实际的一揽子的人效改善策略。

 
精彩内容得到了与会企业的强烈认同,学员们热情高涨地学习着理论与方法,聆听着标杆企业案例。在分享结束之前,杨老师最后强调,我们做管理学常常要意识到一个困境,就是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比其他任何解决方案都好的方案,就是最佳解决方案。为了寻求最佳的、完美的方案而迟迟不肯行动,或将其视为理由而不去行动的,或摆出一副无可奈何的姿态的,都只是无能的表现。
 
只要出发,就会到达。让我们行动起来,开启企业人效经营变革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