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石观点

奖金分配新思路:从单线分配向联动分享转变

不久之前,一位HR朋友告诉我说:去年公司业绩增长较少,利润下滑,在分配年终奖金的时候,出现了很大的矛盾。
 
老板认为奖金同公司业绩挂钩,公司人员规模和薪酬投入都在增长,但业绩不达标,奖金应该整体打折;销售端员工认为业绩虽没达标,但有增长,而目标都是上面说了算,没达标不代表做的不好,且年初方案不支持,奖金不应该扣;中后台员工觉得业绩不好是前端的责任,自己的绩效达成了,奖金就应该照发;且以往业绩好的时候,中后台的奖金也不会多多少,这次连带扣发不合理。 
 
最终平衡的过程很辛苦,员工对公司的不信任感也在增加,最近已经有不少人想要提出离职。
 
在后续的交流中,我逐渐了解到根源在于他们还在使用传统的“单线分配”奖金模式。中后台、甚至前台非销售一线员工都是目标奖金制,按个人薪酬的一定比例为奖金基数,乘以个人考核结果发放;一线销售员工也是各事业部各有一套奖金机制;这种互相割裂,与公司整体业绩没有联动的奖金制度,使员工产生了分割思维,加上没有约定在先,导致了奖金分配的矛盾。
 
有鉴于此,我给他介绍了“联动分享”的奖金分配思路,并就这两种不同的奖金模式进一步作了以下的交流。
 
单线分配模式
 
什么是“单线分配”奖金模式?简单说就是各部门独立制定奖金方案,按本部门绩效分配奖金。这种模式在现实中是比较普遍的。比如销售、生产、研发、职能各自独立的奖金方案。
 
它有两点不足:
 
1.与公司整体业绩(特别是利润)联动较少。一般都是按个人业绩直接兑现奖金;即便有奖金包管控,也都是部门层面的。
2.业务单元(前台)与非业务单元(中后台)奖金联动较少。
 
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
 
1.对公司整体业绩(特别是利润目标)关注不够,仅关注本部门业绩;导致部门本位、资源争夺。
2.员工对部门目标关注不够,仅关注自身业绩。
3.中后台部门对前台部门能否达成销售业绩关注不够,容易导致支持上的脱节。
 
那为什么很多企业还在采取这个方法呢?
 
单线分配强调单元或个体业绩,在企业以快速发展、占领市场为目标,或某项业务处于拓新阶段的情况下,这种激励方式是比较适合的。它的业绩导向十分明确,责权利区分清晰,鼓励每个业务单元向前冲,无须担心自己的利益被稀释,也不会坐享其成搭便车;风险由企业承担,利益由员工获取。
 
联动分配模式
 
但是,在企业取得一定的市场规模,开始强调整体能力、内部协同、降本增效阶段,仅仅采取单线分配模式,就无法满足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需要了。这时,要考虑引入联动分享奖金模式。
 
它有三层逻辑:
 
1.总奖金包:与公司/业务板块的整体业绩和利润联动;在总奖金包额度内往下分配,全体利润共享,风险共担。利润超目标时,奖金包上不封顶。
2.业务单元/部门奖金包:中台与前台联动,后台与前台、中台联动。前台业绩不佳,会影响中后台奖金;业绩超标,也会提升中后台奖金。
3.员工奖金:与部门业绩联动;部门内有业务岗和支撑岗区分的,支撑岗奖金与业务岗业绩联动。
 
它的优点是什么呢?
 
首先,总奖金包决定了发多少,就不会出现“公司不赚钱、员工奖金照发”,以及“组织绩效无人关注、老板一头忙”的情况了;
 
其次,前中后台联动,减少了“前方没完成,后方不背责”的现象,降低了“你多我少、分配不公”的彼此抱怨。
 
更重要的是,通过上下联动,前后联动,拉动所有人向更高一层目标,前线目标,和组织目标看齐,促进协作共识,形成真正的“利益/命运共同体”,推动组织用更强的团队能力、组织能力来获取竞争优势,一起做大市场蛋糕和总奖金包。
 
联动分享模式能否发挥作用,机制设计是关键。
 
(一) 是联动组织绩效,确定奖金额度。
 
1.激励有力,做好总奖金包的预算和分解,保证利润共享鼓舞人心。
2.联动平衡,比如:组织绩效联动力度与自身绩效影响力度之间的平衡,即利于拉动整体绩效,又不至于削弱自身绩效;业务奖金包和战略专项奖金包(针对重要战略事项单独设立,与组织业绩不联动)的平衡;前台业绩对中后台奖金影响占比的平衡等。
 
(二) 是关联自身业绩,确定分配比例。重点是科学考核机制:
 
1.做好战略解码,梳理关键战役,明确部门指标和目标,对接业绩评价。 
2.完善业绩评价的标准和流程。
 
联动分享奖金模式的本质是价值分配的整体思维和协同思维。不同企业情况不同,在运用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还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单线分配还是联动分享,都离不开管理者对下属考核权和奖金分配权的使用。管理者需要具备绩效管理素质,掌握绩效管理方法。否则,机制再好,员工只会眼睛盯着老板,屁股对着市场。
 
本文作者:科石顾问 田旭宏 林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