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石观点

值得收藏︱盘点新时代绩效管理五大理念

绩效管理是永恒的话题,因为绩效管理是企业战略落地的重要抓手。最近几年,我们发现相当多的企业都在重启绩效管理的优化改革,以期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

 

科石顾问根据项目实践中的发现,整理出新时代绩效管理五大理念,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关注“员工心声”, 不止于“上传下达”

 

绩效管理涉及到员工薪酬、职业晋升等切身利益,员工的敏感度较高,如果依旧一味地采取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方式下达考核计划、指标和任务,容易造成员工绩效参与程度不深,对绩效的理解执行不到位、配合度不高甚至产生反感情绪等系列问题。

 

互联网+时代,连接、娱乐和存在感成为新一代员工的强需求,期望通过参与获得认同、支持和需求满足,这就要求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员工由传统的被动式向主动式参与转变,开展绩效目标承诺、绩效过程反馈、绩效自评、绩效面谈等各环节,反馈个人需求和建议,并被企业理解、接受和尊重,实现“参与感、归属感和成就感”三感合一。

 

关注“数据挖掘”,不止于“数据积累”

 

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离不开绩效数据的支撑,传统企业更多地以短期目标为着眼点,以结果为导向,借助绩效数据搜集和积累,用于识别高绩效员工和帮助其持续提升。

 

互联网+时代,HR数据分析从理念到工具的迅速发展使得挖掘“数据宝藏”成为可能。数据思维应成为企业推动绩效管理水平的重要一环,利用绩效数据开展综合思考、逻辑分析和预测,即在数据积累的基础上,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横向数据调用和关联分析,以及纵向数据的深层次分析,挖掘数据背后所揭示的行为标准、行为规律和发展趋势等,以支撑针对性改进和预先规划绩效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效率和前瞻性水平。

 

关注“价值观考核”,不止于“业绩考核”

 

随着人才流动的加快和人才竞争的加剧,企业比以往更加关注应该吸引、培养和保留什么样的员工。当企业发现价值观有问题的员工能力越强,对公司的危害越大时,对员工价值观的考核就成为企业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结果导向的KPI考核需要较长时间的运营周期进行评价不同,价值观考核以行为事件为基础,关注人的工作态度、言行举止、处事原则和方法,注重工作过程中的随时沟通、反馈与改进,利于定量和定性考核的有机结合,也利于传承企业使命、增强组织文化积淀和团队凝聚力。

 

关注形成“连续习惯”,不止于“阶段热点事件”

 

张瑞敏说,好的管理就像一杯白开水。好的绩效管理也是一样,需要形成一个连续的习惯,持续的推动。而不仅仅是靠外力、高层或人力资源团队来推动。

 

企业开展绩效管理,如果要真正推行下去的话,尤其是要把PDCA循环变成各级管理者的一种行为习惯。在中基层管理者这个层面,要把PDCA的目标、行动、行动方案,再到检察、监督,再到反馈的循环打通,使它变成管理者的一种习惯,直至形成绩效管理文化。

 

关注“绩效领导力”,不止于“考核指标”

 

在绩效管理的实施上,非常多的企业还存在很多问题,高质量的绩效管理方案运行之后却无法得到高价值回报的“无力感”时常困扰着企业老板和人力资源部。

 

他们经常困惑一个事情:“为什么前期工作那么充分,花了那么多的时间探讨战略目标、探讨目标分解、探讨行动计划,每个人的考核指标都定得很清晰了,也都讨论了很多轮,最终考核结果仍然不能如实反映在企业的经营结果上?为什么绩效管理实施了那么久,经理的行为还是我行我素,员工还是不能自动自发,绩效考核结果还是迟迟出不来?到底要怎么做才能真正让企业走向战略绩效管理之路呢?”

 

实际上,绩效管理没有有效落地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人”。如果企业管理者绩效领导力不能得到持续提升,不知如何解读公司战略方向,不知如何分解战略目标,不知如何通过教练式的方式帮助员工提升,在考核打分和反馈面谈方面也做得非常平庸,会进一步加剧恶性绩效文化的循环。

 

总结

管理的精髓既在于“知”,更在于“行”,重在知而行之。对管理者来说,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我们要摒弃无益争论,克服畏难情绪,大力倡导勇于创新的“绩效精神”,努力构建追求成功的“绩效文化”,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