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石观点

薪酬管理:年终调薪怎么调 奖金如何发?

虽然人们时常把职业发展需要或是价值观不合等作为离职的理由,但很多时候“钱”是重要原因。专业机构联合调查发现,员工和企业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并不一致。在调查中,有71%的最佳员工认为薪酬是他们离职的三大原因之一,而更多的雇主却认为这些员工更可能因为升职或是职业发展的原因离开。

这可不是一场美丽的误会。如果企业太过自以为是,员工对于企业的“好处”并不领情,就会出现员工领了“红包”就走人的情形。针对这种情况,有些企业选择分期发放年终奖。但是,竞争对手通常很愿意提供丰厚的补偿奖金来挖走关键人才。怎么办?

实际上,问题并不在于是否年底是否调薪或发放薪水,也不在于钱的多寡。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遵循这一传统。在以薪水和福利双高而著称的欧洲,只有合同条约中写明该项内容的企业才会调薪和发放奖金。可见,年底是否调薪和发放奖金并不是造成春季跳槽的必要条件。

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首先HR要理清“怎么想”的问题。管理层怎么想?为什么年底要调薪和发奖金?是传统,是制度,还是迫于员工压力?员工怎么想?年底调薪、发奖金是福利还是奖励?怎样才算是公平合理?

把这些问题都思考清楚,HR才能提出既能让管理层放心,又能让员工舒心的方案。而一个好的方案通常会有以下三个特点。
 

用公平说服人

有时候经理人会口头承诺丰厚的年终奖以期激励员工。当承诺无法兑现,或是分配不当时,问题就会出现。将年终调薪和发放奖金当做单纯的激励手段不是明智的做法。管理大师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认为金钱并不是真正能驱动员工追求成功的因素。

而不公平或者不适当的金钱激励则会带来反效果。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杰弗里.普费弗发现,人们大多认为个人奖励通常取决于与上司关系的好坏,而非工作业绩。提供个人奖励并不一定会改善绩效,反而可能破坏团队协作。

成熟的企业通常会把年底调薪和发放奖金的事宜清楚写入劳动合同中。员工非常清楚在怎样的前提下,可以调薪或获得奖金以及金额的多寡。不过,前提是必须要有公平的评估体系。飞利浦公司在发放年终奖时,由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和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几个核心部门的经理负责评估。评估过程包括员工自评,主管评价,以及部门经理和人力资源部的沟通,最后由经理评估委员综合各方意见做出最后评定。这种做法意在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保证结果的公平。
 

用细节打动人

关注细节能帮助HR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在调薪和发放奖金时,如果能够注意时间、方式和合理避税等问题,就很容易获得员工认可。

有时候,企业发放了丰厚的年终奖,员工却抱怨连连。为什么?因为奖金虽丰厚,税金也不少。例如,按照中国2005年颁布的《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规定的新计算方法,当纳税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超过同档税率临界点时,就会出现了企业支出奖金总额增加,而个人取得的实际收入反而减少的现象。为了企业省事儿而没有帮助员工合理避税,会让员工感到企业并不那么关心员工的利益得失。

时间也是个问题。调薪最好是能在1月生效,因为这通常关系到下一年员工年终双薪或是奖金的评定问题。发奖金也不要踩着点儿,一定要在春节假期前两天才发,或者是没有固定发放时间。如果这样,那一整个月里,员工想的通常会是“什么时候才发奖金”的问题,而不是工作。
 

用体贴留住人

员工忠诚度高是日本企业的特点。他们的领导人,如松下幸之助,非常善于表达对员工的体贴。比如,记得员工的生日,并亲手送上礼物等。在年终奖的发放上,日本企业的做法也非常贴心。除了以3至6个月的薪水作为年终奖,企业还会在年底或第二年中给员工家属发放奖金,以感谢他们对于员工工作的支持。“拉拢”员工家属的好处在于,如果员工想跳槽,至少家人会是有力的阻力。

IBM的体贴在于区别对待。在IBM,员工年终奖金与公司业绩和个人绩效挂钩,但是不同等级的员工,两者的比例不同。高级员工的年终奖,风险性收入比例较大,而基层员工的年终奖的评定则更注重个人绩效。

公平、细致和贴心的方案,能够帮助企业与员工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这种关系一旦建立起来,形成“同舟共济”的氛围,即使是企业遇到困难无法在年底调薪或发奖金,员工也能够接受。某专业人士认为,建立信任关系之后,员工会在工作中寻找更多其他意义,他们“更关注的是,工作到何种程度才能够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比如家庭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