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石观点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管理基因

经常遇到客户问我,我们想按照华为或者BAT的方式搭建管理体系,有没有详细的资料参考,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总是不知道如何回答,不是因为我确实没有这些公司非常详细的管理体系资料,而是因为我想告诉他们其实每个公司都是不一样的,照搬通常产生不了效果,但是这样的回答又显得很官方、很苍白,于是我想到基因这个词。
 
仔细研究优秀公司的管理方式你会发现,每家公司的管理模式都是不一样的,有时候在一家公司完全不提倡的模式在另一家企业却能获得成功,比如小米说我们公司没有KPI,阿里巴巴却用最传统的KPI方式取得了成功;比如定位理论说公司的产品应该聚焦,加多宝就是定位理论的成功案例,保洁却多品牌、多点开花的模式照样取得了成功;再比如大部分企业强调“客户第一,员工第二”,但是稻盛和夫却强调“员工第一,客户第二”……,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从管理的角度来说,这反映了管理的一个特性就是“模糊性”——没有万能的管理公式拿到任何一家企业都可以用,这背后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同公司有不同的管理基因,基因不同衍生出来的管理方式是不同的,即使两个企业看起来很相似,但是管理基因也通常是不一样的。
 
管理基因通常是长期存在的,不会因为一个小的改变就导致基因的改变,因此公司的管理体系更多的应该是适应公司的管理基因,而不是要管理基因来适应管理体系,这是很多公司搭建了看起来很完美的管理体系,却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一个关键原因。
 
因此一个企业建立管理体系的关键是找到自己公司的管理基因,在这个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管理逻辑,从而构建自己的管理体系。那么怎么找到自己的管理基因呢?一般情况下一个公司的管理基因包括两个方面:软件和硬件。软件包括企业文化、员工构成、管理/领导风格、员工能力等方面;硬件方面包括员工的工作环境、公司的战略、组织架构、管理机制等:
 
企业文化:一般情况下,公司的文化包括已经明确提出来的“明文化”以及没有明确提出来但却对员工的工作、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的“暗文化”,只有深刻了解公司存在的这两种文化才能设计符合公司发展的管理体系。
 
员工构成:管理体系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理念是分类分层设计,分类分层的对象就是公司员工,不同类别不同层级员工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关注重点都是不同的。
 
管理/领导风格:公司一把手的管理/领导风格、公司管理团队的管理/领导风格、公司提倡的管理/领导风格等都会影响管理体系设计的方向和重点。
 
员工能力:知识型员工还是操作型员工、高水平的员工还是中低水平的员工,采用的管理方式都应该是不一样的。
 
工作环境:环境对人的影响通常是无形的,但是环境的确会对公司的管理方式产生影响,比如公司设计了宽敞、舒适的茶水间,可能会促进不同部门员工的交流;公司的办公室小且封闭,可能会减弱员工之间的交流。
 
公司战略:公司的任何一个体系都应该以战略为出发点,因此公司的战略非常关键。
 
组织架构:组织架构的形式包括科层组织、扁平化组织、自组织等,不同的组织形式所需要采用的管理模式通常是不同的。
 
管理机制:公司所有的管理机制只有相互融合才能发挥最大效果,在建立管理机制时必须考虑公司已有的流程、制度、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