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石观点

如何短平快的理解供给侧改革影响下的国企改革?


首先什么是供给侧?从经济学角度看,大家耳熟能详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属于需求侧的三大需求,与之对应的供给侧则聚焦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

与过去注重通过刺激需求侧,拉动经济的增长方式不同,供给侧改革强调从供给侧发力,促进经济供给能力的提升。重视解决长期问题,从根本上促进经济健康增长。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是供给侧改革的四大要素。

习总书记在7月4日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讲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7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又提到“去产能和去杠杆的关键是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部门的基础性改革”,足可以看出当前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紧迫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等,这些都与国企改革密切相关。

中国的供给侧改革不算新鲜。92南巡后,全国掀起了一轮加速投资的高潮,国企积累了大量低效产能,又叠加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冲击,危机从需求端传递到供给端,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于是国家被迫采取偏紧的货币政策,同时进行供给侧的改革,以行政方式终止重复建设、清理过剩产能,这一轮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统称为“国企改革”,并一直持续到2003年前后。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出现持续的高增长,位于上游领域的大型国有企业更是水涨船高,国企改革推进放缓。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为刺激经济展开巨大投资,在银行极度宽松政策扶持下,国有企业开始扩张(包括海外),最终的结果,国企部门又产生了产能过剩、库存积压以及杠杆率过高的问题。两次教训都具有共同的原因,带来国企债务率过高,更多银行坏账,威胁经济稳定与成长。

习总书记提到的做强做优做大,体现在国企改革的举措上,实际上重点有两个:

一是制度性改革,这是老生常谈,处理好政企关系,提高治理水平与市场化程度,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有效激励,根据企业状况,推行职工持股制度。刺激活力,最终成为公平竞争环境中的市场主体。

第二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遇到的难题,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清理僵尸企业等,难度很大,推进缓慢,因为濒临倒闭的僵尸企业关系与地方政府、银行的利益有关,也涉及到失业等问题。

从2015年财政部数据看,煤炭、钢铁、有色等行业,继续处于亏损状态。煤炭行业亏损面超过了80%,钢铁行业亏损面也达到了40%,煤炭价格跌成了白菜价,大中型钢铁企业的主营业务继续亏损。更重要的是,国有企业在利润下降的同时,财务费用却在不断上涨,国有企业加杠杆现象是非常严重。也就是说,很多企业都是在依靠杠杆艰难生存,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就会给整个行业的稳定带来严重冲击和影响,甚至引发区域性、行业性金融风险。学过《政治经济学》的人都知道,教科书上曾经出现过的案例,资本家为了维护牛奶价格,宁可将牛奶倒进大海,也绝不降价。但是,从目前煤炭、钢铁等行业的实际情况来看,采取的却是宁可一起死、也不愿共同生的策略,亦即价格越跌、生产越多,指望用数量换生存。结果,导致市场越来越混乱,企业日子越来越难过。毫不客气地说,国有企业正面临着少有的困难和压力,经营状况令人担忧。

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供给侧改革的最大难点就是国企。

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国企改革追求“落实”,不然新一轮国企改革在2013年提出后仍会无限期拖延。保持关注的话,会发现从顶层设计、到时间表、路线图,最近各地国企改革文件密集出台,对接落实的试点方案纷纷涌出。

央企层面,从顶层设计来看,预计兼并重组、资产证券化、国资投资运营平台这三个方面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强。原因是这三个方向操作性强、有成熟可借鉴的案例,与供给侧改革密切相关,考核容易。各地方国企的顶层设计也基本以这个思路为主轴。

全国超半数省份陆续出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备受关注的上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在8月5日靴子落地,上海市政府在官网发布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提了八个方面三十个细则。八大任务分别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多措并举降成本,着力减轻企业生产经营负担;加快政府管理制度创新,着力提高行政效率;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着力扩大有效供给;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为重点,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进金融开放创新,着力防范金融风险;聚焦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补齐薄弱环节短板。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官方解释目标是要解决四方面的供给问题:一个是要素的新供给,实现资本、劳动、土地、技术等要素资源有效配置;第二是制度的新供给,目标是实现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第三是结构的新供给,即通过结构调整和改革,实现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培育“四新经济”和高端先进制造业;第四是政策的新供给,通过降成本、补短板,化解金融风险和经济风险,包括房地产风险等。

从以上上海的内容,供给侧改革下国企系统内部的改革思路,可见一斑。不仅上海,山东、广东等地,也都在顶层设计、产业布局、资本助力混改方面领跑。

结合供给侧改革视角,国企改革的目的是要纠正行政性垄断所导致的市场扭曲和资源错配。达成治理产能过剩、推动“僵尸企业”退出、释放更多要素资源、释放市场空间、支持创新企业发展等目标。

中国渐进式的增量改革以及国企改革在过去30多年创造了奇迹般的经济增长,而现在,国企改革已经不是渐进优化的思路,而是要刮骨疗毒,避免将病传染给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围绕供给侧改革背景,本次国企改革自上而下以及外部推动的力量都非常巨大,但长期存在的诸多根源性矛盾、思维定势依然存在,因此仍然是一个巨大考验。



文章为科石咨询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hr@keystonecn.com